科技园区是疫后重启的“发动机”
来源: |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 发布时间: 2020-09-23 | 452 次浏览 | 分享到: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当下,科技创新在双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我国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挑战的法宝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着力点。

“科技园区聚集了一大批各个门类的领先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不仅是抗击疫情的‘诺亚方舟’,更是疫后重启的‘发动机’。”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董事长王济武在前不久举办的“一带一路”科技园区论坛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将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可逆的重大影响,在抗击疫情和经济重启过程中,各类科技园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积极组织相关科技园区入驻的企业抗击疫情,科技抗疫取得重大成果。王济武介绍说,在此过程中,启迪在全国运营的园区和基地,不仅没有一人感染,还涌现出众多赶赴疫情重灾区、支援抗疫的科技团队。例如,启迪旗下的医废应急团队就在武汉处理突然增加的医疗废弃物,一些城市的检测实验室积极展开病毒检测等等,都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

在疫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和重启阶段,科技园区的作用在于它集聚了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发动机”。在今年7月23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疫情期间,高新区表现出逆势增长势头,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徐南平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20年5月,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工业增产值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出口总量是3190亿元,同比增长13.7%,净利润1908亿元,同比增长8.4%。

“内循环的发展逻辑是依靠科技创新带来内生增长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生产和工作方式,自然就促进了新需求的诞生,新的需求就带来了新兴产业,这就是内循环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只要抓住了科技创新,抓住了科技人才,内循环的基石就有了。”王济武这样说道。

不仅国内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世界经济复苏也需要国际科技合作。今年以来,中国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展开药物、疫苗、检测等领域的研究;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突出贡献。

在此过程中,科技园区也承担着交流桥梁的作用。王济武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因疫情而低迷,世界经济的复苏就更需要依靠始终坚持全球协同合作的科技园区来推动。例如,剑桥科技园和启迪合作,共同建设启迪剑桥科技园,以此推动中英之间的科技合作。即使在疫情期间,这项工作始终在进行着,这代表了科技界、科技园界的合作没有停止,仍在始终如一地推动全球科技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我目前担任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已经推动了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例如,我们在国内开设了第一个本科数字学院,也举办了中国东盟国家数字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培训。”王济武介绍说,启迪一直在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这是我们科技园区界的重大使命,也给我们带来了重大机遇。”(转自贸易网)